记者踏访纪念场馆和座座军营,感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让“锐利武器”永不锈蚀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熊思琦
武警陕西总队延安支队组织党员到宝塔山开展专题党日活动(资料照片)。杜威龙摄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延安杨家岭,走进中央大礼堂旧址。
中西合璧,古朴厚重。这座建筑,是为党的七大召开专门修建的。然而当年,就在这个焕然一新的大礼堂里,面对笑逐颜开的代表们,毛泽东同志却说了这样一段话——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住上新房子,不忘“扫房子”;具有新面貌,不忘“常洗脸”。就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延安整风中,他将批评和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深刻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唯一有效的方法”“党的三大作风之一”“锐利武器”……这些关键词告诉我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必须始终保持这个有效武器的锐利锋芒。
敢拿自己“开刀”,敢向别人“开炮”——
对事业对同志负责,批评就要较真碰硬
革命圣地延安,一排排窑洞像一双双深邃的眼睛,凝视着今天的我们。
拾级而上,记者来到杨家岭一个不大的院落。延安党史专家谷少杰介绍,1940年底,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接见从前线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批评一些同志不习惯住窑洞,强调“这是要不得的”。
就是在杨家岭,我们党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毛泽东同志指出,整风是一个伟大的党的思想斗争,实行此种斗争的武器就是自我批评。
在战场上经历真枪实弹的洗礼,还要在思想上接受真刀真枪的淬炼。翻阅一份份史料,记者能强烈感受到当年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火药味”。
杨植霖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一次会议上,有的同志批评他有“单纯军事观点”,杨植霖开始并不接受。那名同志接下来的质问毫不留情:“你只闹了那几杆枪,为什么不发展党员?不发动群众……”
杨植霖后来回忆,“我当时几乎哭出来了,好几天闷闷不乐。后来通过学习,越来越觉得人家说到我的病根儿上,觉得这是同志之间诚心诚意地帮助,一生也感激不尽”。
勇于向别人“开炮”,也要敢于拿自己“开刀”。谷少杰说,只要我们抱着对党和人民军队事业负责、对同志及自身成长进步负责的态度,就能做到批评别人一针见血、批评自己不遮不掩。
我党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因路线问题离开重要领导岗位后,化名“李敏然”。一天,他被请去作报告,详细讲解了“立三路线”的错误及其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快要结束时,他大声问台下的官兵:“你们认识李立三吗?”许多人回答“不认识”。李立三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本人就是李立三!”
刹那间,会场鸦雀无声,片刻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这种勇于自我批评、愿意改正错误的精神,就是党性纯洁的表现。”胡乔木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24年6月,习主席带领军委一班人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来到延安,召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部署深化新时代政治整训,强调各级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自己摆进来,拿出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深刻反思,认真整改,解决好思想根子问题,推动政治建军走深走实。
“这是习主席在教导我们如何加强革命性锻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穿行多个革命旧址,记者遇到不少前来寻根的军队领导干部,谈及于此,他们道出自己的见解:一团和气要不得,较真碰硬显担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在陆军某部机关,李处长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的经历,成为官兵不断进行思想淬炼的范例。
他先后五易其稿,从最初梳理工作情况,到逐步触及思想症结,再到聚焦“打仗思想树得不牢”“政绩观出现偏差”等根子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每一遍修改都是对初心使命的自我叩问,每一次反思都是对正确履职的认识深化。
“什么是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什么是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该部领导告诉记者,深化政治整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有这种自觉、这种力度。
如何对待批评,既考验胸襟更反映作风——
批评难,领导带头就不难
延安革命纪念馆,“批评和自我批评”展区玻璃柜里,一篇篇当年高级领导干部的自传文章引人注目。
“这不是革命前辈个人扬名立万的‘功劳簿’,而是深刻审视剖析自身的‘反省书’。”讲解员吴贞萱介绍,延安整风期间,每一名高级领导干部都通过撰写自传的方式开展自我批评,向组织坦诚、彻底地交待自己的全部历史,对个人思想进行全面深刻的检讨。
翻开王若飞同志的自传,那份坦诚和彻底让人动容。谈到自己1931年在内蒙古工作时被捕一事,他这样写道:“我尽管在狱中坚贞不屈,但存在着‘路线错误’和‘警惕性不高’的问题,给党造成了损失……”吴贞萱告诉记者,毛泽东同志审阅后,称王若飞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并建议将这篇自传作为样板,供其他高级领导干部学习。
刀口向内,映照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炽热炉火。
王震同志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带领官兵开垦出“陕北的好江南”。延安整风中,他没有摆成绩,而是积极反思过往的战斗和工作,直言自己“习惯用简单直接甚至严厉的方式处理问题,存在作风粗暴的情况”,并写下对照检查材料,请同志们监督整改。
批评难,领导带头就不难。看到这里,记者不由心生感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中高级将领,无论战功多么显赫,都把自己当成普通党员,带头揭短亮丑,为全党全军立起了鲜明导向。
延安整风开始时,有人认为,中央领导同志皆是有修养的老革命,绝非被批评对象,唯有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才是接受批评的主体。还有的同志对批评领导同志顾虑重重,怕批评重了影响领导同志的威信。
对此,刘少奇同志提出:“发言一律称同志,不称首长。”他认为,单纯的号召往往流于空洞,党内要有自由批评的空气,特别是中央负责同志应随时接受干部和群众的监督批评。
李维汉同志是革命元老,也是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不少同志对他犯过的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他始终虚心接受,自我检讨一次比一次深刻。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于是又合作,相谅心气平。”这是陈毅元帅的诗作,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往事:
1940年,有人向陈毅反映某干部贪污,直接批评他用人失察。因其言辞过激,陈毅忍不住当场发了火。事后,陈毅意识到不妥,第二天一早就登门道歉,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并严肃处理了贪污事件。
如何对待批评,既考验胸襟,更反映作风。正如习主席深刻指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对下级要敢用,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不能职务越高就越说不得、碰不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越批评越团结,越团结越有战斗力
中国抗战,北有太行硝烟,南有云岭烽火。
走进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一组合影吸引了记者目光:陈毅身着军装神情淡定,粟裕昂首肃立目光坚毅。
“当年在皖南云岭,一直流传着‘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团结佳话。”讲解员告诉记者,两人的革命情谊,不仅是在枪林弹雨中凝结的,更是在彼此批评中铸就的。
1940年,营溪战斗中,因不想放弃军事物资,粟裕改变作战计划,导致敌军主力逃脱。陈毅为此大发雷霆,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经过开诚布公的讨论沟通,粟裕诚恳接受了陈毅的批评,为后续黄桥战役的正确决策和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让记者想起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的一句话:“真正要团结就要展开批评,掩盖分歧的人就是不要团结。”
白山黑水,茫茫林海。1938年寒冬,与敌人作战的东北抗联第三军官兵靠树皮、雪水充饥。生死关头,军长赵尚志主持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批评会”。
起因是两名侦察战士,因过度饥饿私自挖了老乡埋在雪地里的半袋土豆。赵尚志没有简单斥责,而是捧着一碗雪水坐在地上,先作了自我批评:“是我这个军长没带好路,让同志们饿肚子、犯错误,责任首先在我。”
听罢,犯错的战士红着眼检讨:“我们忘了抗联的规矩,忘了老乡的恩情,要是老乡发现土豆没了,开春可怎么活?”
事后,两名战士在老乡藏土豆的地方,留下一张写着“欠老乡半袋土豆,抗战胜利后必还”的字条,并附上仅有的两枚铜板。
“为什么我们饿得连饭都吃不上,还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抗联老战士李敏回忆,那时候异常艰苦,最怕的是人心散了。批评是让大家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这样即使天再冷、肚子再饿,也能扛过去。
越批评越团结,越团结越有战斗力。这一真谛,无论在过去的革命岁月,还是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都有生动而深刻的印证。
在武警广东总队某部执勤一中队荣誉室,记者看到一封珍藏的“批评意见书”。
上个世纪50年代,中队前身、原湖南军区步兵一团一连党支部进行党员思想整顿,宿舍走廊墙上贴满了战士们的“批评意见书”。一天,毛泽东同志到连队视察,看到一份意见书里写着共青团员李正荣批评共产党员龙守祥“平时模范作用不强”等意见时,给予高度肯定:“这个意见提得好,批评就要这样搞。”
自此,毛泽东同志的简短评价和这封225个字的“批评意见书”,被单位视为“传家宝”,一茬茬官兵始终传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我刚到中队任职时,就因‘未彻底融入中队,常把你们挂在嘴边’‘处理事务过于主观’等问题,被大家批得红脸出汗。”该中队指导员肖越介绍,“官兵对我的批评,有的直指问题,有的提出建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在官兵坦诚直率的批评帮带下,肖越很快完成从一名机关干部到指导员的角色转变。他听兵言、知兵事、解兵忧,成为官兵信赖的优秀带兵人。
“官兵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化作习惯、自觉和责任,持续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肖越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各1次。去年底,中队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
记者手记
重锤除杂质 锻打方成钢
钢枪,是军人战场的打赢利器;批评和自我批评,则是锤炼军人思想作风的锐利武器。我党我军这一优良作风,既考验指出问题的勇气,更催生自我革命的自觉。
重锤落下,杂质灰飞烟灭;反复锻打,终究百炼成钢。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永不锈蚀,就必须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在自我革命中始终保持锻打的力度、炉火的温度。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不断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始终保持灵魂高尚、思想纯洁、作风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