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位于南美洲的巴西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国度之一,在遍布街头的乐器商店里,有不少“中国制造”的身影。凭借出众的品质,来自中国的吉他在巴西的店铺里频频上新,收获了当地音乐人的好评。
在巴西中部戈亚斯州首府戈亚尼亚,蒂亚戈·库尼亚和他的家人经营着一家乐器商店。这家店铺在戈亚尼亚已经有30年的历史。
中国吉他出众的品质让蒂亚戈印象深刻,从原声吉他到电吉他,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现在他的店铺里。
巴西戈亚尼亚市某乐器商店店主蒂亚戈·库尼亚介绍,传统的吉他叫原声吉他,中国品牌采用高品质木材与世界大品牌用料一致,音质可以与其他品牌更昂贵的吉他相媲美。他们经过测试、比较,发现只需花费美国或欧洲知名品牌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质量相同,有时甚至是质量更好的吉他。
阿德里亚娜·洛佩兹是戈亚尼亚的一名歌手,不久前,她来到蒂亚戈的专卖店购买吉他,最终在众多品牌中她选择了这款中国品牌的吉他。
巴西音乐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巴西从中国进口原声吉他和其他原声拨弦乐器达到1520万美元,约合1.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为第二大进口产地印度尼西亚的14倍。正安吉他:拨动世界“心弦”的中国音
不只是在巴西,中国制造的吉他也在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全球七分之一的吉他都产自一座名叫正安的贵州小城。12年前,一批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从此成为正安吉他产业的开端。如今,正安吉他年产值近30亿元,产品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天贵州正安这座小城都是从这样的吉他声中醒来。
某乐器制造企业负责人郑传玖介绍,他们这里很多中年妇女都是干农活的一双手,最后来干工业。
10年前,她们陆续告别沿海的电子厂、玩具厂,或是心怀忐忑脱下围裙走出家门,站在正安的第一条吉他产线上。指尖生花的魔法没有发生,第一课便是用巨大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返乡办厂的郑传玖用一把火销毁了上千把不合格的吉他。
不仅技术无积累,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都得从零开始,缺什么补什么成为当务之急。
曾经这里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返乡创业的浪潮,带来了第一家吉他生产企业。
为了不让产品困在深山,当地挖平了一座山,填平了一个坑,又架起了一座桥,这才修通一条快速路。通车时,产业园里吉他企业的数量只有1家,10年间,这个数字从1变成了144。
贵州正安经济开发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朱梅方介绍,在这里,两分钟的车程内几乎可以配齐吉他生产的所有的要素,这里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完备,生产规模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曾经的短板变为长项,即便在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下,正安的吉他企业依然是全球品牌方竞相合作的伙伴。
凭借稳定的品质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后,创新成为正安吉他的“升级密码”。
吉他本是舶来品,从材料到工艺再到生产装备的创新,却为每一把吉他留下了鲜明的正安烙印。贵州正安:“声”入人心的吉他乐队 流动的音乐盛宴
正安这座小城因为吉他改变了命运,当地人的生活也因为吉他变得更加美好。眼下,遍布全城的吉他乐队就是正安吉他最鲜活的广告。跟随吉他的律动,感受拨动世界“心弦”的中国音符。
在冯垚工作的正安县文旅局,几乎每个办公室都能找出一把吉他。对冯垚来说,推广吉他文化不仅是工作,更是生活。
贵州正安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冯垚介绍,这支“逗逗班”乐队的成员,有装修工人、油画老师、茶艺师、音乐教师,都是不同行业“凑”起来的,乐队的亮点就是现凑。
凑在一起能为山谷带来回响,分散开来也能各自激荡涟漪。正安乐队就像套娃一样,一个连着一个。
冯垚虽然是义务授课,要求却颇为严格,每节课后还会留下作业。他希望吉他能在这个年龄段牢牢扎根。
当冯垚把吉他带入长者的世界,“逗逗班”的杨萍圆用吉他为正安四小的孩子们开启更多可能。
每当音乐响起,大方自信就浮现在这些稚嫩的脸上。
许多孩子的音乐启蒙都来自父母上班的吉他厂。
从吉他工业到吉他文化,从“全球最大吉他生产基地”到山谷里的“音乐之城”,这里的吉他正在用“中国制造”这个共同的名字,在世界舞台上奏响新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