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湖北省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培训班在华中农业大学正式开班,湖北微生物产业发展联盟同期开始构建。该联盟由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推广部门及农业基地共同组建,旨在整合资源、贯通“研发-中试-生产-推广-服务”全产业链条,加速农业微生物技术落地应用,探索“微生物+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当前,农业微生物产业作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已成为全球农业转型的战略方向。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陈志勇指出,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仍面临技术碎片化、市场认知不足、政策标准滞后等瓶颈,亟须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此次培训班开班及联盟构建,是湖北农业农村部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农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联盟将聚焦技术攻坚、链条融合、生态共建三大方向,联合科研力量突破菌种选育、制剂工艺等“卡脖子”技术,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田间转化,协同制定行业标准并争取绿色补贴等政策支持。
作为联盟成员之一,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起成立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联盟,董事长李青倡议,科研机构需开放技术共享机制,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企业应共建研发平台,集中资源突破关键领域;种植主体要勇于尝试绿色防控方案;政府部门需强化政策保障,完善补贴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合力。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华伟表示,企业将会珍惜利用联盟赋予的平台和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加速高效菌种、微生物制剂等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打造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创新高地、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次培训班围绕产业技术升级与人才培育需求,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产业研讨,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军人才。开班首日,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杨少波寄语学员,须以系统思维构建产业生态,勇担“头雁”使命,为湖北建设农业强省贡献力量。开班首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梅林解析了国内外技术前沿,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与人才处处长柯枫英重点解读了湖北省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方案及“揭榜挂帅”机制。
据悉,湖北省已出台专项实施方案,计划实施平台提质、成果转化、企业培优、人才培育四大行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重大专项,目标到2027年农业微生物产业产值达500亿元,2030年突破千亿元,建成全国农业微生物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未来几天,学员将围绕微生物育种、绿色防控等主题开展深度研讨,为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积蓄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