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天津市蓟州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协作的决策部署,聚焦甘肃省天祝县发展需求,以“两保持、三加强”为工作主线,在产业帮扶、民生改善、人才交流、社会协同等领域精准发力,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5亿元,实施协作项目77个,助力天祝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蓟州区立足天祝县资源禀赋,重点打造高原食用菌产业链,投入协作资金5732万元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冷链物流体系,带动50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6000元。2024年,天祝食用菌产量达8.26万吨,产值突破8.39亿元,成为富民支柱产业。同时,通过科技赋能,联合天津科研院所开展白牦牛、藏医药等关键技术攻关,藏药制剂毒理学研究填补甘肃省空白,白牦牛产犊率提升75%,肉羊实现“两年三产”,科技兴农成效显著,产业赋能让高原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
在教育领域,蓟州区44所学校与天祝县49所学校“一对一”结对,选派66名教师支教,投入500万元改善城北区学校设施,引入“飞象双师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医疗帮扶方面,两地搭建远程会诊平台,蓟州医疗队帮助天祝县医院新增皮肤科、康复科等5个科室,开展CT诊断等新技术,并捐赠价值525万元的医疗设备,大幅提升县域诊疗水平,民生提质让教育医疗帮扶惠及天祝百姓。
通过97场专场招聘会提供2.3万个岗位,完成劳动力输转2.1万人次,培育“乌鞘岭菌农”劳务品牌。消费帮扶累计销售天祝白牦牛、藜麦等特色农产品4.42亿元,推动“甘味”品牌走向全国,劳务协作与消费帮扶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新路径。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天津20余家企业结对天祝4个示范村,捐款380万元助力乡村建设。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150名天祝学生赴津参加夏令营,社会各界捐赠款物2226万元,促进两地深度交融,社会协同进一步凝聚了帮扶合力 。
蓟州区复制“1+5”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天祝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借鉴文旅经验,投入873万元建设“山野里”露营地,成为乡村旅游新地标。通过“挂图作战”机制推动项目高效落实,相关经验获甘肃省推广,机制的创新打造了协作样板。
“协作促发展、帮扶促共赢”。站在新起点上,蓟州区将与天祝县携手共进,推动东西部协作从“输血”向“造血”升级,为天祝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作者:郑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