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当前位置:新闻 > 国内 > 正文
日喀则市定日县森嘎村:地震后重建 废墟里重生
2025-08-17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3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启动。经过100多天施工建设,首批灾后重建民房于近日竣工,并具备入住条件。8月15日,首批2578户受灾群众正式搬入新居。

8月15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森嘎村举行“定日6.8级地震灾后重建民房首批入住仪式”,包括定日、拉孜、萨迦等县首批2578户12139人入住新居。重建房屋按8度抗震设防标准建设,针对不同家庭人口规模推出适配户型,并配套太阳能、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到8月20日前,还将有1145户8329人陆续搬入新家。预计到10月底,所有受灾群众将搬入新居。

日喀则市定日县森嘎村:地震后重建 废墟里重生

森嘎村的重建工作在春天开启,夏天老乡们就已经入住新家。重建工作凝聚着建设者和老乡们的心血,也牵动着我们的心。6月下旬,记者到重建现场采访,正好赶上一座民房的封顶仪式。一起来看今天的《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

这是126栋民房中最后一栋的封顶仪式,老乡们带着食品、饮料来到工地,向建设者们献哈达。封顶后,新房还要进行砌墙、水电、内部装修等工作。建设者告诉我们,森嘎村重建的民房整体分为6种户型,根据人数进行分配,最小的35平方米,最大的260平方米。虽然面积、造型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个共同点:按照八度抗震设防。

2025年初的6.8级地震造成日喀则市定日、拉孜等五个县的2万多户房屋受损、6万多名群众受灾。森嘎村的房屋就损毁严重,仅有1户民居可通过维修继续入住,其余126户需推倒重建。张玉林介绍,森嘎村的重建不仅用料扎实,还兼顾了扛冻土的功能,地基深度比传统住宅增加60%。建设者们还引入了一些新材料,比如村史馆的天窗玻璃。

冯巍贻告诉我们,村史馆的灵感来源于藏族老乡们的生活习惯。

新建成的村史馆通过感光玻璃调节光线,省去了遮阳帘,也为老乡们营造了一个环境更宜人的公共空间。冯巍贻还介绍,建设过程中项目充分使用抹灰、整平和贴砖机器人等专业设备来提高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建设者们用心用情建出来的新房子得到了森嘎村老乡们的认可。

带着重建家园的热情,森嘎村20—50岁符合要求的村民都参与到了新村庄的建设中,主要以建筑小工为主,也有一些会参与机械类施工,一天的用工有三四十人。截至8月10日,当地工人5900人次参与森嘎村重建项目。扎西就是其中之一。

扎西介绍说自己还组织了一个运砖的小团队,他主要负责在工地开水车。

能让建设者们踏实干活不担心的除了工资收入,还有健康保障。森嘎村平均海拔约4200米,我们在村子里采访说几句话就气喘吁吁,更别提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了。为此,项目部专门配备了医务室、高压氧舱,还有一辆急救车。

施工有经验、建设有保障,原来这其实是这个团队第二次在定日县施工了,上一次是定日机场的建设。建设者告诉我们,定日机场不仅经受住了地震考验,还马上就投入了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转运工作。

8月中旬,森嘎村整体竣工交付,一栋栋崭新的房屋、现代化的村史馆和篮球场、足球场一并迎来了村民们。其他县因为地震受损的民房也在陆续交付,预计10月底全部入住。灾难带给人们伤痛,但新的希望也在重建过程中生长出来。

总台央视记者 聂聪:按照规划,这棵杨树在森嘎村的重建过程中本来要被砍伐,但它却被建设者们移栽到了村史馆前,现在已经重新恢复了生机,也成为森嘎村的新地标之一。这棵杨树见证了森嘎村的过去和现在,也将继续见证着森嘎村的未来。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