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昨天(17日)發布《2025中國汽車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報告》,這份報告為中國車企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場提供了專業指導。
自主品牌出海創新力不斷提升
報告顯示,我國自主汽車品牌海外專利申請比例佔專利申請總量的比例達到30%左右,其中有效專利佔比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47%,顯示出自主品牌出海創新力不斷提升。
東風汽車研發總院院長 楊彥鼎:近幾年我們也在不斷加快在歐洲、東南亞、南美這些目標市場的專利佈局。當前我們已經在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高價值的專利佈局。
記者了解到,這份報告還聚焦了全球汽車市場專利佈局與訴訟現狀,對比國內外專利申請量前百家企業發現:我國自主品牌車企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佈局海外時,仍有近50%專利未進入目標國,與跨國車企存在一定差距。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王軍雷:車企出海的專利佈局要精準落地,重點是三個同步,同步摸清當地知識產權環境和政策取向,同步搭好專利訴訟和專利許可團隊,同步對接海外知識產權本地資源,最終實現海外專利由數量到質量的提升。
專家:保護海外知識產權 需關註三核心點
中國汽車“出海”步伐不斷加速,知識產權領域的挑戰也日益凸顯。專家提示,要重點關注專利、商標和版權三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
首先在專利方面,專利侵權是首要風險。舉例來說,一輛智能網聯汽車可能涉及上千項專利。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海外市場拓展的全過程中,專利佈局的周密性至關重要。部分企業由於前期對目標市場專利情況調研不足,曾出現因專利問題影響市場准入的情況,甚至面臨法律糾紛。
其次,商標保護同樣需要引起重視,其中商標侵權和商標被搶注是兩大主要風險。由於商標權具有地域性特徵,提前完成目標市場商標註冊是避免品牌糾紛的關鍵。
此外,版權風險也不容忽視,以產品設計領域為例,汽車的車身線條、車標以及內飾設計等創意元素,都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專家強調,這些設計元素的原創性保護不容忽視。未經授權使用他人設計可能構成版權侵權。
從被動到主動 構建知識產權防禦體系
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我國車企正轉變策略,從被動到主動,積極構建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專家提示,儘管當前我國海外訴訟糾紛主要聚焦於汽車零部件領域,但需警惕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的潛在專利風險。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王軍雷:未來其實出海,是產品力加知識產權力的雙重競爭,我國車企應注重侵權風險防控預警及應對,加大海外高價值專利的佈局,同時將專利戰略融入全球化進程。
專家同時指出,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要盡快建立跨國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整合政府、企業、律所多方資源,健全海外知識產權信息供給,利用保險等手段降低企業海外維權成本,充分利用第三方專業機構服務支持,構建更加靈活的全球化知識產權防禦體系。
(總台央視記者 羅宏進 湖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