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个人养老金的领取条件和领取方法等问题,明确了具体的操作办法,自9月1日起开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为何要对个人养老金领取的相关政策作适当调整和改进?领取个人养老金的情形和申领渠道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不少人关心,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后,还可以继续缴存资金吗?
领取情形有何变化?新增了3种情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这次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了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申请领取个人养老金。具体情形有何变化?过去,原有政策一共有3种情形: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此次,在这3种情形的基础上,又新增了3种情形。也就是说,目前,一共有6种情形可以申请领取个人养老金。
一是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二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三是出国出境定居。四是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本人或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也就是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是申请之日前2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达到12个月。六是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熠介绍,个人养老金是具有税收优惠和养老储蓄锁定、专款专用的特点的,这笔钱是储蓄起来专门用于养老的。所以,一方面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在缴费时可以税前扣除,主要是鼓励大家缴费,参加个人养老金。但另一方面,也就不能随意提前支取。然而,人在退休之前难免面临意外事件,比如生了大病、失去了工作,这个时候就要优先考虑当前紧迫的需求。
申请渠道发生变化 增加了哪几种?
除了申领情形的变化,此次通知在申请渠道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据了解,在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申请领取的基础上,通知增加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参加人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类申请渠道。专家认为,这一改革举措可方便群众通过多个渠道申领个人养老金。
参加人领取个人养老金的流程是什么?
个人养老金制度2022年11月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实施,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它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费。如果我们符合领取条件,怎么去领取个人养老金?
《通知》明确,参加人领取个人养老金,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渠道提出申请,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实。对核实通过的,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将资金划转至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后还能继续缴存吗?
还有不少人关心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后,我还可以继续缴存资金吗?根据《通知》,除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外,参加人达到其他条件领取个人养老金的可以根据经济条件等情况,继续向本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增加养老积累。这时,信息平台会将个人养老金账户重新变更为缴存状态。
为何要设立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不同于职工和居民广泛参加的社会养老保险。它是完全自愿参加的制度。但是还有很多人对这项制度不了解,为何要设立个人养老金制度?专家进行了解读。
张熠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总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居民储蓄中有不少是用于应对各种养老风险的。但是,这些储蓄处于无规划或少规划的状态,需要有一个制度鼓励居民储蓄转化为锁定用于养老的储蓄,个人养老金就应运而生。有助于我们未雨绸缪、建立养老规划。但是,规划也要考虑变化,这次领取办法文件就是体现对这些变化的考虑。这样也有助于打消人们万一需要用钱,但是被锁定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顾虑,促进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在缴费、管理和领取各个环节还会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