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九三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目前,阅兵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全体受阅官兵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共同迎接9月3日这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胜利之日。
据介绍,9月3日举行的盛大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阅兵分两步骤进行 时长约70分钟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介绍,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2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其中,阅兵式环节,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检阅。分列式环节,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次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45个方(梯)队中,空中护旗梯队由多型直升机组成多个编队,以护卫旗帜、编成字符、悬挂标语等方式,向全世界昭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徒步方队,体现的是“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战老部队,“一新”就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战旗方队,代表的是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每一面战旗都是抗战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都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战略打击群等。不少是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还有一些是国之重器,充分展示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空中梯队,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了我军现役主战机型。很多是大家关注的明星装备,有的还是首次公开亮相,充分展示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阅兵筹划和组织 坚持科学训练周密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将副主任徐贵忠介绍,阅兵动用上万人、上百架飞机、数百台武器装备,要实现整齐划一、精准协同、米秒不差,如同组织一场战役。整个阅兵的筹划准备和组织指挥,需要科学的训练和周密的保障。他们在抓阅兵训练上,一个是坚持实战标准,另一个是注重科学训练,再一个是激发练兵动力。目前,阅兵各项准备已基本完成,全体受阅官兵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共同迎接9月3日这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胜利之日。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发布会介绍,此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受阅武器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集中亮相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占比非常高
在8月20日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将副主任 徐贵忠介绍了本次阅兵,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占比非常高。
徐贵忠表示,这次阅兵有很多新设计、新特点,参阅官兵来自不同类型单位。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占比非常高,而且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大多是混合编组,这些都给今年阅兵的训练和保障提出了很高要求。动用上万人 上百架飞机 数百台地面装备
徐贵忠介绍,此次阅兵动用上万人、上百架飞机、数百台地面装备。徐贵忠表示,阅兵动用上万人、上百架飞机、数百台武器装备,要实现整齐划一、精准协同、米秒不差,如同组织一场战役。整个阅兵的筹划准备和组织指挥,需要科学的训练和周密的保障。他们在抓阅兵训练中,主要把握了这几点。
一个是坚持实战标准。坚持把阅兵准备作为锤炼官兵战斗作风、检验部队指挥、协同和保障能力的练兵机会。依托战时指挥体制指挥阅兵行动,采取作战推演方式研推方案计划,特别是一些新型装备,部队接装不久即按受阅标准进行高强度训练,受阅准备的过程也就是能力生成的过程。另一个是注重科学训练。这次阅兵比以往准备的时间要短,加上受阅部队还有许多其他任务,所以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注重利用北斗定位、智能评估等系统和模拟仿真手段,辅助开展基础训练、编队训练、空地协同训练、复杂场景训练、特情处置训练,以及训练的考核评估,效果非常好,为他们节省了训练时间、提高了训练质效。再一个是激发练兵动力。注重用抗战精神强化历史担当、用光荣受阅激发政治热情、用英模部队传统激励战斗作风。特别是6月24日阅兵消息发布以后,相关省份给予受阅官兵表达了关心关爱。“八一”前后,广泛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这给予受阅官兵很大鼓舞,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在火热的阅兵场上,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一代年轻官兵身上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受阅人员及装备维护均有强力保障支撑
在8月20日的发布会上,徐贵忠介绍,受阅人员及装备维护均有强力保障支撑。徐贵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的后勤和装备保障水平有了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了军队的打赢能力,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这次阅兵准备,无论是受阅人员的训练生活,还是装备的维护保养,都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支撑。工作中,他们主要把握了这几点。
一个是注重把联勤的优势发挥出来。按照联战联保的要求,充分依托区域联勤保障体系,对阅兵活动实施精准有力保障。另一个是注重加强新装备的管理保障。这次参阅的装备数量型号达上百种,他们按照战时要求,编组了精干的保障力量。装备联合保障实现了向战术层面的延伸,全程高效支撑高强度、快节奏训练实施。再一个是注重厉行节约、务实高效。贯彻勤俭建军的要求,充分依托既有训练场地和保障条件展开准备,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相关经费支出大幅减少。阅兵凸显抗战胜利鲜明主题 创新亮点多
在8月20日的发布会上,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本次阅兵在凸显纪念抗战胜利主题和意蕴上的创新亮点。阅兵在抗战元素呈现 氛围烘托上创新多吴泽棵表示,在上次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了这次阅兵的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更好体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他们在阅兵的设计上作了一些创新。一是在抗战元素呈现上,注重把194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14年抗战历程等,与抗战胜利紧密相关的年代符号融入到阅兵规模、装备数量、队形编排等设计中,丰富阅兵内涵意蕴,凸显抗战纪念属性。二是在纪念氛围烘托上,把奏唱抗战曲目融入到纪念大会的暖场环节。由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现场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反映抗战时期的经典曲目。这些红色旋律,让我们再次感受“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的感人场面,感受“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壮丽场景。穿越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感悟兴亡有责的爱国情怀。三是在历史意义呈现上,通过多种形式彰显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经受血与火考验、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进一步昭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吴泽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本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吴泽棵介绍,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受阅武器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主要有几个特点:一个是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比如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陆海空系列无人智能装备等新型力量受阅另一个是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受阅,比如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集中亮相高超声速 防空反导等先进装备再一个是集中亮相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受阅武器装备信息化 智能化程度较高可以说,这次受阅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较高,充分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至于参阅的武器装备型号具体有哪些,请大家耐心等待,很快就会知晓。阅兵将展示军兵种结构的崭新布局
发布会上,吴泽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阅兵将展示军兵种结构的崭新布局。
吴泽棵表示,改革推动强军,强军支撑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领导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2024年,我军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改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形成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下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4支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兵编排设计上军事力量结构更趋完善为此,这次阅兵在编排设计上突出展示三个方面。一是军事力量结构更趋完善。2025年“八一”前夕,我军刚刚发布了新的兵种军旗。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旗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军旗体系的完善标志着军事力量体系的完善。这次安排受阅方队擎各自军旗和武警部队旗,就是我军军事力量的全方位展示。本次阅兵新域新质力量比重上升二是新域新质力量比重上升。除了徒步方队的4支战略兵种本身就代表新域新质力量外,在装备方队中,还专门安排了无人、水下、网电等新型作战力量群。三是武装力量体系更为完备。不仅有解放军现役力量,还有武警、预备役、民兵等武装力量,构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系。受阅部队整体素质过硬
8月20日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将副主任徐贵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规模阅兵训练有效组织得益于受阅部队整体素质过硬。
徐贵忠介绍,这次阅兵参阅人员装备很多,能够在短时间内训出高标准和好状态,主要得益于这几个方面。第一,受阅部队整体素质非常过硬,这是确保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第二,阅兵训练本身就是部队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各参阅单位都有训练基础。他们把部队集中起来,主要是进行规范化、精细化训练,进一步锤炼战斗作风,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强训,就能够达到训练效果。成熟经验+科学训练 支撑训练质量效益提升第三,我们有比较成熟的阅兵训练经验,有科学规范的阅兵训练方法,包括一整套组训标准、流程和模式。同时,还注重运用信息化、智能化训练手段,有力支撑训练质量效益的提升。第四,持续激发训练热情,广泛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在训练一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鼓动,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大家既比训练、比技能,更比干劲、比作风,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很浓,大家的练兵热情非常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