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这个暑期,“中国游”持续升温,“旅游”方式也在悄然升级。“大巴接送、景点打卡”的传统旅游团正在被更加沉浸鲜活的场景替代。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入境旅游策划师的带领下,“零距离”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入境旅游策划师:把外国游客带进中国日常
上午10时,北京虎坊桥地铁站C口附近聚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导游正在给大家讲解这次城市漫步之旅的注意事项。这个旅游团的游客们来自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部分游客第一次来到中国。
在城市漫步的过程中,游客们跟着导游走街串巷,他们可以随意地停下来逗逗路边可爱的小猫,也会偶遇胡同里唱歌的民间乐队,沉浸式走进了一个更真实、更有活力的中国。为了展示栩栩如生的胡同生活场景,导游讲起了老北京人热衷的童年游戏之一——踢毽子,并让外国游客进行体验。
中午时分,外国游客们就在胡同里体验馅饼等各种小吃,美食也加深了大家对中国的喜爱。
这条独具特色的citywalk路线出自“90后”入境旅游策划师孙姝俐之手。2017年,她辞去工作去南美旅游了一年,并且学习了西班牙语,回国后她尝试将自己的语言优势和对旅游的热爱结合起来进行创业。目前,孙姝俐招募了一个9人的小团队,开发了各种不同的路线,覆盖北京和上海。
沉浸式体验 外国游客读懂四川魅力
在都江堰的一家武馆,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在观看了现场表演之后,亲自体验“中国功夫”。
这是“90后”入境旅游策划师秦茂,从欧洲回国创业后,他凭借着自己对个性化、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深刻理解,迅速在行业中找到了位置。他创办的入境游工作室在过去一年里,营业额实现了翻番。从看熊猫到吃藏餐,从青城山到西岭雪山。秦茂摸清了外国游客的喜好,熊猫基地、乐山大佛等独特的人文体验往往会吸引欧美游客,而川西的雪山等差异化的自然景观则让东南亚游客赞不绝口。
上海骑行游 搭建民间交流桥梁
来自德国的亚历山大和亨利埃塔在中国朋友的推荐下,预约了半日游项目。行程从早上的复兴公园开始,早起晨练的市民,在外国游客的眼里也成为了一道风景。
“90后”的刘礼超,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周末兼职做起了英文导游,带外国人骑行上海。这两年,随着入境旅游的逐渐升温,他发现来中国的外国游客逐渐增多。于是,他辞职做起了全职的入境游工作。除了收入有保障,在这份新工作里,刘礼超不仅收获了快乐,也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