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相關指南 助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發展

央視網2025-05-17

央視網消息: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科學規範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助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發展。

《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旨在以素養培育為核心,構建一套科學完備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體系,通過螺旋式課程設計實現從認知啟蒙到創新實踐的素養髮展:小學階段注重興趣培養與基礎認知,初中階段強化技術原理與基礎應用,高中階段注重系統思維與創新實踐。同時,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從局部試點轉向全域覆蓋。

鼓勵探索將人工智能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在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評價方面,《通識教育指南》明確,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完善評價實施機制,形成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成長檔案。鼓勵探索將人工智能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場景,明確各學段使用規範,確保技術安全、合理、有效地輔助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推動教育管理智能化。

分學段差異化應用 避免學生過度技術依賴

《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明確了各學段對人工智能的使用規範,在提出“分學段差異化應用”的同時,強調要避免學生的過度技術依賴。

《使用指南》提出,小學階段學生在教師、家長幫助下使用開放式內容生成功能,防止不合理使用影響學生知識建構與思維發展。初中階段可適度探索生成內容的邏輯性分析,指導學生交叉驗證生成內容的合理性。高中階段可結合技術原理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自主評估生成內容的社會影響。

為防範學生因過度依賴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獨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還明確禁止學生直接複製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作為作業或考試答案,並限制在創造性任務中濫用人工智能,從源頭上杜絕“代勞式”使用行為。同時,強化教師的引導職責,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批判性思維訓練,通過組織學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邏輯缺陷、價值傾向及文化偏差,培養學生對技術輸出內容的質疑精神與甄別能力,切實提升信息處理的自主性。

為保障學生隱私與數據安全,《使用指南》嚴禁師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時輸入考試試題、個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數據。各中小學校需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白名單”制度,經嚴格審核評估,僅允許符合教育場景需求且數據安全合規的工具進入校園使用。

中國巴西關於烏克蘭危機的聯合聲明

2025-05-17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同巴西總統會談:團結就是力量

2025-05-17

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舉行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

2025-05-17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為中巴關係下一個“黃金50年”擘畫了宏偉藍圖

2025-05-17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為中巴關係下一個“黃金50年”擘畫了宏偉藍圖

2025-05-17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自5月14日12時01分起,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

2025-05-17

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盧拉會談

2025-05-17

日月譚天丨這輪中美關稅會談讓台灣社會看清了什麼?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