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來關注低空經濟。空中的士試飛上路、快遞包裹“插上翅膀”極速送達、無人機植保助力農業生產,多種基於低空領域的新業態正在徐徐展開。
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飛起來”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上空,每天有超過兩萬件貨物在低空運輸飛行,平均每分鐘有近百架物流無人機在空中穿梭。無人機讓整個大灣區實現低空物流網絡互聯互通。
而在低空經濟的各類應用中,載人飛行是最令人激動的場景之一。
從深圳出發前往珠海,剛剛20分鐘,飛機就穩穩地落地到了珠海九州機場。
負責人告訴我們,這條航線去年4月底開通,每天一班,下午5點由深圳南頭機場起飛到珠海九州機場,下午5點35分返回。經過近一年多的運行,飛了100多架次,400多人次。
目前,深圳、廣州、珠海三大低空經濟集聚區已經形成。低空產業逐漸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加速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
低空經濟裝備打開消費新空間
當科技插上翅膀,低空經濟正飛出新花樣,快遞從天而降,賞花沖上雲霄,城市治理有了天空之眼,巡檢安防24小時不眠。無人機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應用加速起飛,帶動研發、製造、運營產業鏈整體提速。
我們在模擬艙裡體驗了新一代低空經濟產品——陸地航母的飛行器。陸地航母將家用汽車和飛行器相結合,產品將在2026年下半年量產交付,目前正在做大量的實驗試飛和陸行的測試。
陸地航母剛面市就有了將近5000台的預訂量。今年年底,這款產品將正式預售。
而在文旅消費方面,無人機也能大展身手。在山東青島,一個“共享無人機租賃櫃”格外引人注目,遊客通過手機掃碼、支付押金後,即可租用一台配備4K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
而近一段時間,上海、遼寧、四川等多地的低空載客遊覽航線都在密集開通,讓遊客實現從地面游到雲端看。
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無人機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不斷拓展應用新場景
低空經濟中最重要的載體是無人機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除了我們經常看到的應用場景外,他們其實還有更多的用途:地震救援點亮夜空,高層滅火守護安全,自主完成設備安裝,外星探測完成特定任務等豐富的應用場景。
工信部預計,未來5年內我國無人機數量將突破千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