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中秋、国庆节来临之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党建引领“以工代赈”项目劳务费集中发放仪式在哈巴格希街道百姓大舞台举行。
仪式现场,各劳务队代表依次上台,领取共计880万元劳务费,大家脸上洋溢着踏实而温暖的笑容。
多次参与项目的内蒙古键崟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健感慨道:“每次都在节假日前发放劳务费,这让我们能开心过节,心里踏实得像吃了定心丸!”北区居民高玉祥的话语里也满是幸福感,“活动真好,吃着羊肉看着节目,我们北区一年四季活动挺多,住在这个地方特别舒心。”
自康巴什区推行党建引领“以工代赈”模式以来,已成为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04个,产值突破9000万元,已备案转移农牧民劳务队伍达283支,共吸纳劳动人员500余名,让越来越多的转移农牧民在家门口端起了“就业饭碗”。
内蒙古蒙鼎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龚永平是第二次参加发放仪式,他说:“我们主要做管道改造项目,‘以工代赈’给我们带来了切实效益,收入稳定,而且付款特别及时。”
据了解,2023年春节前,康巴什区首次举办的劳务费集中发放仪式便惠及190余名农牧民,发放劳务费150万元,25天人均工资近7900元。2024年,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分配项目标段140个,合同金额3900万元,参与转移农牧民超500人,累计带动就业3600人次,备案劳务队增至283支,全年共开展3次集中发放仪式,发放现金2088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突破5万元,工资水平较此前提高30%。同时,康巴什区还建立了转移农牧民劳动力信息库,登记入库人员500余人,并针对性开展园林专业技能、市政维修等培训,让农牧民从“会干活”向“干好活”转变,提升就业竞争力。
如今,康巴什区党建引领“以工代赈”已步入“储备充足、长效发展”的新阶段。2025年,迎来“扩容升级”,区里提前谋划,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涵盖道路养护、管网改造、市政维修等31个确定项目,为项目持续推进提供“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共实施项目164个标段,较2024年同比上升26%;项目总金额5104万元,较2024年同比上升30%,项目数量与资金规模的双增长,为转移农牧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与增收机会。同时,依托“根数据库”打造数字化服务体系,上线“两库一表”劳务队监管、资金监管等8项服务,实现“以工代赈”项目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此外,社区集体经济的同步发展也为民生福祉“添砖加瓦”,运营以来营收超1000万元,利润多用于普惠性补贴与公益性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弱势群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