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脉百年:从泥火丰碑到数字凿宇的浙江雕塑史诗

艺术中国2025-09-24

文/应金飞(浙江美术馆馆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浙江美术馆联合中国美术学院于2025年7月1日共同举办了“铸脉——浙江雕塑百年”的大展。展览以“泥火丰碑”“塑境经纬”“凿宇工坊”为脉络,用90位雕塑家的177件作品勾连起浙江雕塑百年史诗的深沉回响。“铸脉——浙江雕塑百年”大展的举办,不仅是对浙江雕塑史的深情回溯,更是浙江美术馆践行“有机美术馆”理念的生动实践,它将雕塑的公共性、教育的系统性、技术的共生性熔铸为一场具有东方美学特质的当代史诗。而这场“东方复调”的精髓,正蕴含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艺术与公众、实体与数字等多重维度的交织共鸣与创新发展之中。

开幕式现场

雕塑,时代精神的立体铭文

浙江钟灵毓秀,文脉根基深厚。1928年,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中国现代雕塑教育教学由此发轫。李金发、王静远、王子云等一代先驱引入法国学院雕塑教育体系,开创西方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造像相融合的发展路径,培养出王朝闻、卢鸿基等一代雕塑名家。他们创作出许多杰出作品,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中,王朝闻创作的《毛泽东像(浮雕)》被中央党校作为革命的象征安置于校门楣之上,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深深镌刻在人们心中。

1928年,国立艺术院成立,设立雕塑系。李金发任雕塑系主任教授,教学模式参照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中国现代雕塑高等教育由此开始。

新中国成立伊始,浙江雕塑家勇担重任。刘开渠临危受命,率领萧传玖、王卓予、傅天仇等人赴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作为新中国首个国家级纪念碑工程,浙江雕塑家完成了《武昌起义》《五卅运动》《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浮雕创作。这些浮雕不仅记录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成为承载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永恒象征。

刘开渠《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指挥员》40x28x10.5cm石膏刘开渠纪念馆藏

刘开渠《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战士》38.7x32x14.2cm石膏刘开渠纪念馆藏

程曼叔 叶庆文 许叔阳《志愿军像》100x100x250cm铸铜1953年

20世纪80年代,浙江雕塑家开始走向国际舞台。1986年保加利亚艺术家万曼在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万曼壁挂研究所”,开启了以软雕塑为媒介的实验艺术新篇,在施慧、谷文达、梁绍基等人努力下纤维艺术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斩获多项国际大奖,使浙江成为当代纤维艺术的重镇,也推动了中国雕塑从地域性探索走向全球对话的广袤天地。

面对文化激荡,浙江雕塑家敏锐回应时代之变。1992年,率先举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为青年雕塑家通过观念表达、材料实验与空间介入探索雕塑的多元边界搭建平台。这一展览为中国雕塑注入了先锋精神与批判意识,成为助推中国当代雕塑转型的重要节点。

施慧《本草纲目》600x48x360cm镀锌铁丝网、纸浆、干枯植物2009年

今天,浙江雕塑家依旧佳作频出。无论是矗立于中国共产党党史馆的《攻坚》巨作,还是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量身打造的《钱江潮涌》主火炬装置,无不彰显着浙江雕塑家将创作维度从“造型美学”拓展至“空间诗学”的努力于探索,他们不断深化雕塑在叙事场域、情感共鸣、公共互动中更为深层的价值。

《攻坚》创作团队艺术总监:许江、高世名项目组组长:杨奇瑞、班陵生创作组主创:杨奇瑞创作组成员:班陵生、刘元捷、赵彦龙、韩枫、周增强、李罡、凌志翔、姬广建、付岩数字技术负责人:张俊、黄平雕塑放大翻制工程技术负责人:谭杰石雕工程项目代表:张俊1500x500x800cm2018-2021年杨奇瑞雕塑园藏,原作位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雕塑铸就百年史诗,精神烛照前行之路。浙江雕塑家在历史与当代的交汇中,既守护着文化根脉,又探索着创新表达,镌刻出从山河记忆到文明互鉴的时代答卷,而这正是雕塑作为时代精神铭文的永恒使命。

龙翔《古田会议》140x120x250cm铸铜2019年

杨奇瑞《启航》250x90x90cm铸铜2016年

班陵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07x48x55cm铸铜2021年

汤守仁《风雷动》146x95x95cm铸铜

《解放一江山岛纪念碑》海军-沈文强、王殿臣、李祖铭,陆军-李唐寿、卢荣辉、伍时伟,空军-黄立炤、严孟雄、毛承德54x54x103cm、60x60x102cm、48x48x133cm1956年

潘锡柔《云居山烈士纪念碑群像》高57cm石膏1993年

班陵生《举起右手》高200cm铸铜2013年

张祖武《志愿军像》22x24x48cm铜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点亮青年心智的灯火

美术馆是滋养社会美育的沃土,肩负启迪心灵的重任。在“浙江百年雕塑大展”展厅里一群学生围在雕塑前交流探讨,展厅外是一群自发而来的美术爱好者正在为前来的观众即兴速写,这一幕幕场景正构成“日常美育”的生动图景。

浙江百年系列展在策划之初,就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力图通过雕塑边界的多样性,激发观众对艺术本质的思考。策展团队在作品遴选上既立足红色经典之厚重根基,亦包容传统意蕴与西方元素,旨在通过雕塑边界的多元呈现,激发观众对艺术本质与浙江雕塑新貌的深层叩问。

在展览配套公共教育上,策展团队致力于打破“美育等于艺术课”的误区,构建生活化的审美浸润。除常规的策展人导览、学术讲座之外,美术馆还将推出“泥塑创意造型体验”“一件作品的重生艺术品修复体验”等,更贴近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美育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美育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而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必修课。当美术馆成为城市的精神灯塔,当艺术体验渗透于生活肌理,当代青年终将在美的滋养中,完成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精神蜕变。这种蜕变不是简单的“弃旧”,而是通过审美的力量,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孕育新的人文精神。美育之路虽远,只要青年心中的火种被艺术持续点燃,终将汇聚成指向未来的璀璨星火。

许叔阳《马克思像》50x50x50cm铸铜

沙志迪《白求恩像》89x50x70cm铸铜1984年

李金发《黄少强像》28x30x65cm铜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刘开渠《蔡元培头像》40x33x65cm铸铜1951年

潘锡柔《鲁迅坐像》高40cm石膏2008年

美术馆,拥抱数字共生的新生态

如果说数字雕塑的出现为当代雕塑注入了新的动力,那么数字时代审美无疑是推动艺术变革的第一生产力。在传统雕塑依赖实体材料与手工技艺的时代,艺术创作的边界始终受到物理条件的限制,而数字技术的介入打破了这一桎梏,使艺术家能够通过三维建模、算法生成、动态交互等方式,探索前所未有的艺术语言。数字雕塑不仅拓展了形态的多样性,更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重构了观众对空间与时间的感知。艺术家可以借助参数化设计生成具有无限变化的几何结构,或通过实时数据驱动的动态装置,让作品随环境、观众行为产生有机演变。这种创作方式的革命性突破,使艺术从静态的“物”转向动态的“场”,从单一的视觉呈现拓展为多感官的沉浸体验。在此过程中,数字审美逐渐成为核心驱动力,它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生产逻辑,更重新定义了公众对艺术价值的认知框架,推动当代艺术向更开放、更智能的维度演进。

浙江美术馆始终以先锋姿态探索数字时代的美术馆转型路径,提出的“三步走”数字化战略逐步构建智慧美术馆生态。首阶段筑基,通过建立数字化藏品档案库,运用高精度扫描等技术,将馆藏作品转化为可永久保存、多维传播的数字资产,既实现了艺术遗产的精准保存,也为学术研究与公众教育提供了创新载体。第二阶段拓维,将聚焦展览形态的革新,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传统展厅拓展为跨时空的“第二现场”,观众可通过移动端设备跨越物理空间限制,与展品进行深度互动。第三阶段共创,将致力于构建开放的艺术生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倡导形成创作者、机构与公众之间的新型价值网络。这一系列数字化战略举措,意味着美术馆正从单一的文化展示空间,转型为连接艺术创作、技术应用与社会参与的复合型文化枢纽。

在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浙江美术馆的数字化实践正在重塑美术馆的功能定位与社会价值。未来,浙江美术馆还将通过持续扩大与科技企业、学术机构的合作网络,构建起更高维度的“数字美术馆”,推动艺术资源的全球共享与协同创新。数字美术馆正在打破传统艺术传播的壁垒,通过元宇宙艺术社区等新型媒介,使公众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这种变革不仅有助于提升艺术的普惠性,也有利于催生“人人皆可创作”的新文化现象。当数字展厅成为连接艺术与科技、传统与未来、个体与社会的超级接口时,美术馆便化身为一座永不停歇的创意引擎。在这里,技术迭代孕育无限艺术可能,数字创新持续刷新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而深植其中的东方人文精神,始终是这场共生共舞的灵魂所系。

以开渠之志筑百年文脉,以包容之心铸时代新魂。“铸脉——浙江雕塑百年大展”,不仅是对辉煌过往的致敬,更是以东方智慧回应时代叩问的典范。它在技术洪流中坚守人文定力,于公共场域激活文化基因,成功实践了艺术从殿堂走向日常生活,从过往历史通向未来之境的转化。浙江美术馆,正以一曲深沉而创新的“东方复调”,昭示着艺术的传承与革新,必将在时代的奔涌中,生生不息,光华永续。

沈文强《孺子牛》64x42x138cm铸铜1984年

沈文强、潘锡柔《方志敏》230x100x100cm铸铜1985年

杨奇瑞《百年雕塑》400x152.7x134.6cm玻璃钢2024年

哈马斯提明确要求 特朗普称未来48小时至关重要

2025-10-08

金正恩会见通伦 讨论加强朝老两国合作

2025-10-08

美国会参议院8日将第六次表决短期拨款法案

2025-10-08

因“停摆”被迫休假 美联邦雇员工资“没着落”

2025-10-08

(有片) 文匯直擊 │ 龍歸滄海祈願圓滿 薄扶林火龍五小時巡遊全記錄

2025-10-08

2025-10-08

台湾花莲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5-10-08

大家假期都去哪儿了?这组出行大数据告诉你→

2025-10-08

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奖赛开杆 赵心童、丁俊晖首日顺利晋级

2025-10-08

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总决赛落幕 349名选手参与角逐

2025-10-08

拉米罗·阿马雷出任北京国安一线队代理主教练

2025-10-08

武网首轮:中国金花张帅逆转晋级

2025-10-08

第十三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将启 骑行爱好者感受文旅盛宴

2025-10-08

贺兰山下越野赛撬动千万级消费市场

2025-10-08

青海通报:祁连山冷龙岭被困徒步者搜救结束 251人被转移

2025-10-08

深入了解中国就会坚定相信中国

2025-10-08

国家安全部:某大型企业员工为泄私愤,多次向境外人员泄露企业内部敏感信息

2025-10-08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多降雨 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华北等地

2025-10-08

专访丨全球治理倡议展现大国远见与担当——访多中友协主席阿博

2025-10-08

世卫组织发布烟草趋势报告 强调应加强监管电子烟

2025-10-08

波兰总理反对引渡乌克兰籍“北溪”爆炸案嫌疑人

2025-10-08

哈马斯:希望得到以方不再重启冲突的切实承诺

2025-10-08

普京:必须确保特别军事行动设定的所有目标都无条件实现

2025-10-08

西班牙马德里一酒店坍塌 已致2人死亡

2025-10-08

厄瓜多尔总统专车遇袭受损 警方已逮捕5人

2025-10-08

苏丹军方宣布夺回法希尔市两处军事重地

2025-10-08

乍得霍乱疫情已致近150人死亡 联合国增加拨款应对

2025-10-08

政府停摆致人手紧张 美多个城市航班大面积延误

2025-10-08

銅鑼灣5的士「串燒」釀2傷 警封現場調查原因

2025-10-08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庆中秋假期第七天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

2025-10-08

十一黃金周收官 高鐵西九龍站現旅客返程潮 遊客讚港短途遊便利

2025-10-08

月满中秋 各地多彩活动欢度佳节

2025-10-08

(有片)Xiaomi 15T系列登陸香港

2025-10-08

香港舉行房屋建築機械人設計比賽 促進建造業創新發展

2025-10-08

子弟兵坚守战位守护万家团圆

2025-10-08

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活力十足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