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杨登媛) 29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执法稽查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通报了2025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管中的5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广东湛江“保水虾仁”案
2025年3月,媒体曝光湛江4家冷冻虾仁企业为“增重牟利”,在生产环节超限量添加磷酸盐等水分保持剂,同时虚假标注“零添加”。湛江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对相关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查实4家企业存在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虚假标注、使用未经检定计量器具、未按规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等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款749.43万元、吊销4家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处以260余万元的罚款并实施五年的行业禁入。
案例二:北京海淀“直播带货有毒压片糖果”系列案
2024年9月,有消费者向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投诉,反映其在直播平台购买的“轻曲羡魔芋魔法豆草本果蔬压片糖果”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经检测,该产品含有利尿剂“布噻嗪”成分,严禁在食品中添加。经查,该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形式销售,销售网络覆盖9个省份。2024年11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并与公安机关联合在江苏、广东等8省11市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刑事拘留39人,关闭15个直播间,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目前,海淀区检察院已对主犯提起公诉。
案例三:重庆慕尼勃朗酒业非法添加案
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饮用“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出现不适。经检测,该啤酒含有“O-丙基伐地那非”成分,属于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严禁在食品中添加。经查,涉案企业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该款啤酒67箱。2025年2月,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对违法企业作出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并将该企业及上游生产企业涉嫌犯罪线索一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四:浙江绍兴四方食品有限公司制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醋案
2025年3月,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在集中排查中发现,绍兴四方食品有限公司存在使用冰乙酸勾兑、配制假冒食醋的违法行为,其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现场查扣了问题食醋900余箱,待罐装食醋4000公斤,原料221桶,涉案金额超100万元,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案例五:福建石狮餐饮店非法使用硼砂案
2025年5月,福建省石狮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市吴刚餐饮店馄饨馅、水饺进行食品安全抽检。检测结果显示,上述食品中检出硼酸成分。经查,当事人在馄饨馅、水饺中非法使用了非食用物质硼砂。5月16日,石狮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店立案调查,并将该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嵇小灵表示,以上5起案件暴露了部分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责任缺失,为牟取不法利益不择手段,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坑害消费者。市场监管总局将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持续加大执法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提醒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