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首日,全国多地景区迎来大客流。超过50万人次的游客打卡浙江杭州西湖景区。在安徽,游客接待量较大的热门景区分别是九华山风景区、肥西三河古镇、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天柱山风景区和黄山风景区。
江苏多处景区景点客流量集中,包括南京的中山陵园风景区,无锡的南禅寺景区,徐州的蟠桃山景区,苏州的苏州园林,连云港的花果山风景区以及扬州的何园等。
在江西,上饶的龟峰景区假期首日接待游客1.5万人次,民宿预订率达90%。井冈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7.9%,红色旅游备受青睐。
目前,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多个景区景点发布部分日期预约已满通知公告,提醒游客注意调整行程。
内蒙古430家A级景区迎客 自驾游火爆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假期第一天,内蒙古430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341.27万人次,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地成为区内外游客热门目的地,其中区外游客占比达32%,北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区的客源构成游客主力。
自驾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自驾领略内蒙古的独特风光。此外,乌兰察布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景区、呼和浩特塞上老街是当日的热门景点。
近519万人次打卡四川 多地推出惠民举措
“五一”假期第一天,截至17时,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905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518.94万人次、门票收入4365.23万元,与2024年同期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21.17%、19.04%。
在众多惠民活动中,成都文旅推出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部分景区、博物馆联动优惠。剑门关景区、翠云廊景区、眉山彭祖山景区分别推出背诵《蜀道难》、默写《翠云廊》、背诵《长寿赋》免门票举措,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甘肃实现接待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双增长
记者从甘肃省文旅厅了解到,“五一”假期第一天,甘肃省接待游客超过41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8.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5%和8.9%。
其中,天水麦积山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一万人次。目前,麦积山石窟5月2日的门票已经售罄,3日的门票也比较紧张。
山西大同恒山景区接待游客量大涨近六成
记者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据初步统计,“五一”假期第一天,山西省80个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同比增长34.63%;当日,山西大同两个知名景区人气爆棚。云冈石窟景区接待游客42915人次;恒山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接待游客37300人次;其中,恒山脚下的悬空寺截至5日的登临票已售罄。
广东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323.8万人次
记者从广东省文旅厅获悉,据初步测算,5月1日,广东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323.8万人次,同比增长9.1%;其中,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41.6万人次,同比增长8.5%。
香港迎客流高峰 各景点及场所人流畅旺
“五一”假期首日,作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香港迎来客流高峰,各旅游景点及场所人流畅旺。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截至5月1日16时,共有近59万人次出入境,入境有超过30万人次,其中内地旅客超过18.2万人次。
两岸“小三通”航线迎客流高峰
记者从福建海事局了解到,“五一”假期首日,两岸“小三通”航线迎来客流高峰。厦金、泉金、两马、黄马等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共发航客船34班次,发送旅客5500多人次,同比增长超80%。海事部门加强交通组织和现场巡查,优先保障“小三通”客船进出港,服务旅客出行安全便捷。
陕西西安、延安、咸阳等地景区游客较多
“五一”假期第一天,陕西省监测的51个重点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3.49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4930.89万元。其中,接待游客量居前的景区分别是咸阳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地、汉中青木川古镇和西安城墙景区。
针对客流较为集中的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华山景区,陕西省文旅厅发布客流预警提示,经疏导均正常运行。
天津迎客超282万人次 外埠游客超半数
“五一”假期第一天,根据中国联通大数据,天津全市共接待游客282.8万人次,同比增长25.9%,其中,外埠游客占比54.4%,以河北、山东、北京、河南游客为主。重点监测的108家A级旅游景区当日客流量108.41万人次。
福建武夷山、鼓浪屿、太姥山等景区较热门
5月1日,福建全省监测的128家4A级及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98.54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3%,累计实现门票收入3287.27万元,增长41%。
热门景区中,福建武夷山游客量超过5万人次,厦门鼓浪屿游客量超过4.5万人次,接近最大承载量,宁德太姥山游客量超1.1万人次,同比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