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一场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及多所高校专家学者的盛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城市路径转型研讨会在成都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廖茂林主持,旨在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会议伊始,主持人廖茂林概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城市工作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思想性的重要论述。新时代以来,“以人民为中心”成为城乡发展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展迅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升超过1个百分点。这对未来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体系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在主题发言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议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论述。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王胜以“V2G与超大城市能源安全韧性”为题,提出电动汽车在低谷时充电、高峰时“反哺电网”,真正成为可调可控的移动储能单元,为全球超大城市能源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云南大学二级教授文传浩聚焦三峡库区的城镇更新问题,强调新三峡时期库区建设应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他建议以国家公园理念整合库区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正面清单,打造世界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蓝红星以“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文明’”为题,重新审视城市转型目的与意义,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要兼顾城市功能与乡村功能,以人为本打造绿色宜居城市。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静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尤其在环境规制严格地区效果显著,她呼吁建立“数据-产业-政策”协同机制,以金融科技与跨境数据流动激活绿色技术产业化潜力。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贾晋剖析川西林盘“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指出公园城市建设需根植地域文化基因,借鉴“林盘模式”重构产城融合空间,推动生态资源向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转化,实现“绿水青山”与“诗意栖居”的双向赋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代表肖建宇分享了能源绿色转型研究成果,通过分析不同政策技术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对能源转型的影响,发现电网建设与储能系统协同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为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提供关键路径支撑。
开放讨论环节《中国能源》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原松华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主任孙君分享了各自期刊在城市转型路径研究方面的经验,提出城市转型需突破“生态—经济”二元对立思维,构建跨学科理论框架,推动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创新。
本次研讨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通过理论机制与实践经验的深度碰撞擘画生态文明引领城市转型的系统性路径。从能源韧性到生态共建,从数据赋权到文化基因重构。这些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更以知行合一的学术担当,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
作者:张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