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希腊时任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夫妇的陪同下参观了雅典卫城博物馆。在听取先进的文物激光修复技术讲解后,习近平主席说:“中希两国都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双方可以在修复和保护重要文化历史遗产方面加强合作。”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之约”,为中希两国文物保护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2020年9月,在科学技术部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下,故宫博物院和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FORTH)旗下的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IESL)联合申请的“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正式批准建设。
“故宫博物院和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IESL)的合作由来已久。但从两个科研机构合作的联合实验室,成长为国家级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需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这背后也有内在的需求驱动。”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赵国英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希两国都拥有无可比拟的文物资源优势,文物保护是中希两国的重大利益汇合点。双方在文物保护领域各有所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又都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存在迫切需求,合作潜力巨大。”
赵国英表示,虽然双方的合作基础是立足于文物激光清洗技术,但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的目标不只是专注于此,所有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技术、方法、材料、装备的研究都可以纳入到实验室。我们不仅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技术洗礼推动文物焕发新生
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庙廊台的六尊女像柱更具气质和魅力,故宫博物院的汉白玉愈发洁如流云……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让远隔山海的中希文物正通过科技的力量焕发新生。
在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激光清洗技术、X射线技术、文物超高清三维数字化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X射线断层扫描仪、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文物保护技术与装备,愈发齐全、愈发先进。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赵国英说:“在文物的研究与保护中,我们要面临文物类型丰富、文物本体材料与结构各异、文物病害程度和问题复杂等固有属性的挑战。这不仅需要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还需要众多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融合。所以在文物的价值阐释和保护利用中引入科学技术的力量,是让文物活起来并重新焕发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故宫博物院文保标准部主任、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馆员曲亮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以往故宫博物院与希腊方面交流更多的是激光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建成后,立足中希两国文物遗产优势,针对两国文物保护问题,我们积极开展文物激光清洗、高光谱扫描、文物超高清三维数字化技术等的应用研究,并在中希两国文物上进行技术集成应用全流程示范。
截至目前,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在激光光学与数字化方面,取得了4项新技术的突破,联合研发装备3套,自主研发装备2套,申请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相关科研成果在雅典卫城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单位的文物保护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
谈及新技术的应用示范效果,不得不提湖北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利用X射线CT设备对曾侯乙尊盘开展的研究。为更好地获取曾侯乙尊盘的三维结构,研究其制作工艺,去年,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利用X射线CT成像技术对尊盘进行了检测。X射线CT检测结果经过处理后发现,尊由1具尊体和33只附件、19只U形锁扣,通过32处铅锡焊、23处铜焊接连成一体;盘由1具盘体和44只附件,通过8处铸接、52处铅锡焊、4处铜焊接连成一体。
曾侯乙尊盘的工艺和结构困扰了文博界数十年。“但通过X射线CT成像技术,我们清楚地了解了曾侯乙尊盘如何通过焊接、铸接等工艺,化繁为简,将近百个部件组合成一体。这个复原研究能够让公众深入浅出地理解尊盘内部结构,也为此类文物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范式。”故宫博物院文保标准部保护装备组组长、副研究馆员张雪雁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达成文物保护理念共识
2018年6月30日,曲亮向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首府进发,开启了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的旅程。但与同行人所赴交流单位不同的是,他赶往了有些另类的纯理工研究所——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IESL)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
在曲亮看来,本次访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合作完成对故宫博物院部分典型石材和青铜污染样片的激光清洗实验,这打开了中希文物保护交流的新篇。
2022年4月29日,依托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中国—希腊文化遗产对话:研究与保护”第一期线上举办。2022年11月18日至19日,中欧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论坛——2022博物馆藏品保护研讨会举办。不同于以往与希腊进行单独交流,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来自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瑞士的专家学者,围绕纺织品、纸张、壁画、颜料、金属、建筑琉璃等文物保护与科学分析的新方法、新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及多领域合作的博物馆藏品保护修复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不只线上,线下交流也相继提上日程。2023年4月28日,由赵国英任团长的故宫博物院代表团一行4人赴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的希方合作机构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IESL)访问交流。
在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FORTH)大楼前,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IESL)专门悬挂了五星红旗,迎接中国同事的到来。“相比以往的线上会议研讨交流,这次访问效果非常好。”赵国英告诉记者,“经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双方达成共识,以共建联合实验室为契机,在文物保护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希方专业人员赴华参与相关工作,共同解决故宫博物院石质文物保护中的相关问题。此外,还就联合培养文物保护人才、推进馆际文物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如今,这些工作已基本完成。”
2023年9月25日,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承办的“激光技术在文物分析和保护中的应用培训班”在故宫博物院开班。开班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指出,首次承办培训班有利于促进中希两国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更是落实将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互信、包容的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举措。
故宫博物院文保标准部副研究馆员刘瀚文对《中国报道》记者说:“希腊在激光清洗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成果,此次培训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还重点学习希腊专家在激光清洗领域方面的经验性知识和标准流程。虽然激光技术在国内也有应用,但缺乏技术推广的土壤。此次培训也希望让更多从事文物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认识、了解激光技术的原理、缺点、优点,助推国内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交流。”
为更进一步交流学习激光清洗技术在中希两国文物保护上的应用,2024年11月,张雪雁受“故宫太和学者计划”的资助,赶赴希腊伊瑞克提翁进行了51天的访问。2024年12月—2025年2月,同样得益于“故宫太和学者计划”的资助,来自希腊的Amalia Siatou博士在故宫博物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访问。刚下飞机,Amalia Siatou博士就一头扎进实验室,针对故宫博物院延禧宫灵沼轩中的石质构件开展了激光清洗研究。
访问期间,Amalia Siatou博士还积极参与故宫博物院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举办了两次学术交流讲座,分享了她在访问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希腊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实践经验。2月26日,王旭东在听取Amalia Siatou博士本次访问的总结报告后,肯定了其研究成果,并亲自为其颁发了证书。
赵国英表示,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通过人员互访、国际培训与合作交流,增进了中希两国在文物保护理念方面的共识,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为文物保护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在文明互鉴中打造中华文化“会客厅”
从中希两国皆拥有较多的石质文物出发,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在文物保护技术领域里诞生了一批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与共享。
2022年9月6日,在科学技术部举行的“庆祝中希建交50周年——中希科技合作联委会第13次会议”上,赵国英和希腊电子结构与激光研究所(IESL)安格鲁斯教授共同介绍了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进展。主要包括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自2019年获批建设以来,中希双方聚焦文物激光清洗技术等方向,从技术、装备与应用多个角度开展联合研究取得的成果,同时借助学术研讨会和系列讲座,互学互鉴。
“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虽是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实验室,但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明互鉴。”曲亮告诉《中国报道》记者,“2021年,三星堆工作站成立;2023年,新疆工作站揭牌。今年,我们计划把工作站拓展到国外,让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的文物保护创新示范工作迈进全新的阶段,以点带面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化合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准备中。”
据介绍,雅典卫城博物馆伊瑞克提翁女像柱的激光清洁项目在成立之初就考虑了修复现场的公众教育意义,将修复现场放在了博物馆展厅中,并摆放了修复视频和展板资料,供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近距离观看激光清洗工作,了解其原理和实际效果。
中希两国皆是文明古国,两国人民都对各自的文明有一种自豪感和敬畏感。“让游客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对公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与教育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未来,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些展览和培训活动对两国公众进行宣讲和普及,让两国人民在同一个平台和环境里实现民心相通,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曲亮说。
希腊政府研究与创新秘书处(GSRI)秘书长阿塔纳西奥斯·基里亚齐斯表示,中国和希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尤为重要。希方将持续加强对文物保护研究的政府投入,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并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在政策方面的协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交流。
赵国英表示,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导向和责任使命。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作为一个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通过联合研究、对话研讨,增进中希两国文物科技工作者的理念共识,激发创新活力,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保护和传承文明之美打造了交流互鉴的窗口。
事实正是如此。如今,中希文保联合实验室吸纳了中希双方11家合作单位,彰显了故宫博物院努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肩负守护中华文明瑰宝,促进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也宣示了增进文明对话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