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或正成为酒类连锁的新变量。
近期,酒业家调研河南了解到,在联合十余家区域连锁的中玖商联集采模式下,多家河南区域连锁去年不仅实现了利润的增长,资金与库存压力也大大降低。而从更广泛的全国调研来看,这一模式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酒类连锁品牌认可。与此同时,类似山姆超市如750ml剑南春、425ml五粮液等名酒大流通产品的非标品,成为酒类集采模式下未来产品开发的重点方向。
然而,尽管酒类连锁集采这一模式已初步显现成效,但仍面临着控价与集中决策的挑战。酒类连锁集采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
利润率增长、不压货、不乱价,酒类连锁集采优势显现
“集采更准确地说应该叫联采,联合采购,联合有采购需求的连锁企业,大家共同去对接上游。”吾知咨询董事长樊晓艳表示,联合形成的不只是成本优势,还有连锁氛围优势。
2023年,由河南十多家区域连锁联合成立的中玖商联,是酒类流通领域集采模式的首次尝试。酒业家调研了解到,成立两年后,该模式的优势已有了初步显现。
利润的提升是一方面。“我们2024年的利润同比增长5个点左右。”河南中牟县飞毛腿送酒董事长王涛透露,尽管在其产品sku中中玖商联集采产品并不占大头,但在其利润型产品中,集采产品占比高达80%。这也意味着,飞毛腿送酒的绝大部分利润产品均来自集采。河南众城曹曹酒城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白玉东也表示,自己开发的产品有定价权,拉动了整体毛利率的增加。
库存及资金压力的降低也是这一模式的重要优势。“我们都是小批量周转,要多少打多少(货)就可以,不存在压货,价格也不会乱。”王涛表示。白玉东也指出,其库存周转率有明显增加。
“这种模式相当好。”在河南酒家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吴宏兴看来,在提升利润、减少库存和资金压力之外,这一抱团模式更加深了连锁平台内部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交流,提升了其运营管理的能力。
樊晓艳认为,当前酒类连锁集采主要有三方面优势。“第一是降低资金压力,如果是单一连锁去开发,资金成本要求非常高,库存压力也非常大;第二是规模化优势,也是成本优势,这也是集采最核心的优势;第三,对于酒类连锁个体来说,通过这一联合平台,还可以把自身的库存产品、开发品共享出去。”
在此背景下,今年春糖期间,集合了全国头部连锁的中国酒类连锁联合组委会(下称组委会)正式成立。酒业家了解到,该组委会目前包括商源集团久加久、兰州义顺、广东粤强、深圳国洋、名品世家、哈尔滨小酒喔、湖南购玖、中酒连锁、卖酒廊、送酒郎、至诚恒泰、同城酒库、华糖连锁、河南豫副酒源等在内的14家酒类连锁,及全国70多家连锁品牌组成的俱乐部,共同对接上游厂家。
这也意味着,一个体量、规模更大的酒类集采平台正在形成。
好动销、有利润,名酒流通品非标品规格或成集采重点方向
从当前酒类连锁来看,利润产品仍普遍集中于开发产品。例如,酒业家调研了解到,目前深圳国洋白酒板块20%-30%的利润空间来自于开发品,尽管其销售额仅占据不到10%;而在新疆“9+9”连锁酒城2024年白酒总销量中,开发品占比更是近40%。
即便是中玖商联的集采产品也主要以开发品为主。酒业家了解到,目前中玖商联除了与宝丰、仰韶两家区域酒企合作开发产品以外,更多是与开发商合作,进行产品的包销。据吴宏兴透露,这类开发品占据集采产品的40%左右。
在樊晓艳看来,名酒在酒类连锁产品占比中占据绝对优势,因此,集采产品的方向并非开发品,而是“名酒厂单独拿出来的连锁专属标品”,兼具利润和流量。
“这是最好的结果,其次才是类标产品的开发产品。”樊晓艳表示。事实上,樊晓艳所言的产品并不鲜见。在山姆超市中,已有诸如750ml剑南春、425ml五粮液、950ml玻汾等名酒大单品的定制类标品。
业内也普遍对这类产品表示看好。“以往产品酒厂占了80-90%以上的毛利,集采要破的局,本质就是联合起来跟酒厂做利润分配的平衡,核心目的还是定制类标品。”中酒连锁总经理刘剑晓表示。
对于中玖商联而言,名酒大单品的定制类标品亦是其集采产品的重点方向。“这是一定要有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做到。”王涛表示。白玉东也表示,中玖商联会不断对接名酒厂,开发定制类标品。
酒业家了解到,从酒类连锁渠道来看,目前尚未有名酒定制类标品出现。而业内也认识到,在厂家话语权主导之下,名酒定制标品也并非易事。
“山姆白酒中名酒定制标品占了80%,主要是因为能卖货,所以名酒厂愿意给他们专供。”深圳国洋商业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青德表示。深圳国洋商业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鹏也谈到,名酒定制标品的开发“短期内难度比较大”。“定制标品对量的要求特别大,确实有压力。”新疆“9+9”连锁酒城董事长刘永财亦表示。
持久战与生态战:“集采革命”的下一程
事实上,名酒定制类标品开发难度大的背后,是酒类集采当前的痛点之一,即樊晓艳前述的“规模化”。
对于刚起步的酒类集采而言,还尚未出现名酒定制标品的原因,正在于其规模化优势尚未被酒企看见。在樊晓艳看来,新成立的组委会,正力求解决该痛点:“组委会成员企业都是区域头部连锁代表,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体量上,都是可以让酒厂看到实力和规模的。”据悉,目前组委会也已开始与名酒厂进行需求对接。
此外,尽管多数已开始参与的酒类连锁表示看好,但也不乏部分区域连锁品牌认为,白酒的区域性太强,集采还面临控价与集中决策的挑战:共同开发一款产品,只要有一个人乱价,价格就乱了,这是很难控制的。
但这也并非完全没有解决方式。酒业家了解到,中玖商联的控价比较良性,一方面,一个区域内,集采产品只进入一家连锁。“一个区域如果有两家(连锁)都在做这个产品,那就不好控了。”樊晓艳表示。另一方面,集采产品也不会进入区域内的烟酒店,这也保证了良好的控价。
对于组委会未来的控价,樊晓艳表示也将延用这一方法:“组委会采取项目制,一个项目里原则上一个区域只允许一家连锁来参与,如果多家都想参与,就采用竞标形式或者联合协议等方法。”
对集中决策而言,她则表示,组委会采取项目制也同样是基于这一考量:“组委会它不像股权,股权意味着不管是不是需要的产品都要参与联采,就存在决策问题。组委会项目制的方式,则是把有某个产品需求的组委会+俱乐部连锁企业聚集到一起,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平台或股权推动。”
事实上,对于刚刚起步的酒类集采而言,上述方案本质上仍是基于行业痛点的“理想化推演”。在此之外,更深层的变革或许在于,集采平台如何真正利用连锁直面终端消费者的大数据优势,实现精准集采。酒业家了解到,从集采平台目前情况来看,数据的打通还尚未实现。
而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尽管名酒厂定制标品突破、跨区域协同效率、数字化管控体系等挑战依然存在,但集采模式已然为酒类流通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而这场渠道变革也注定是场持久战,它既需要连锁企业持续扩大集采规模,倒逼厂家让渡利润空间;又要求平台构建起超越企业个体利益的规则体系,在数据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等环节建立可信机制。
“(酒类集采)依然还在路上,目前并不能说成功,但已经阶段性地迈出了一大步。”樊晓艳如是说。